佛山成为日企投资前沿阵地 FBC中日企业对接会具品牌效应

时间:2020-09-24 09:25:57 浏览次数:362 来源:佛山日报 [ 字体:大:26  24  中:22  20  小:18  16 ]

  9月23~24日,佛山市南海区2020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推介会暨中日企业对接会在樵山文化中心举办(以下简称“FBC中日企业对接会”)。FBC中日企业对接会已经连续五年举办,吸引大量日资企业“走进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日资兴业的一个良好平台。
  此次活动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佛山市商务局与工场网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FNA)共同主办,吸引140家企业出席展会,其中大部分为来自华东、华南一带的日资企业。
  “南海经济发展离不开日资项目的贡献。自2002年成功引入本田汽车以来,我们倾情近二十载,持之以恒开展对日招商、稳商、安商工作。”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表示,日资项目已成为南海“稳外资”的重要力量,佛山南海也成为日本企业在大湾区投资的前沿阵地。
  FBC中日企业对接会已形成品牌效应
  FBC中日企业对接会自2016年落户南海,每年都会邀请大量日资企业“走进来”,展开交流对接,了解佛山投资环境。
  回顾过往四届,13个现场签约项目已全部落地投产,其中,富士气门、饭野、捷贝汽配等多家企业还实现增资扩产。活动为推动佛山与日本互利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为促进双方经贸合作、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冲击,“稳外贸”“稳外资”成为全年工作的重心。日资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兴业受到广泛关注。

  昨日,FBC中日企业对接会上,多个日资项目现场签约。/佛山日报见习记者刘浩斌摄
  本次活动得到广东省商务厅全力支持。“8月初,我们支持佛山市举行‘湾区极点佛山智造’——2020年日本企业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佛山)投资说明会,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全省首批涉外产业推介活动之一。一个月后,我们又支持佛山南海举办2020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推介会暨中日企业对接会。”省商务厅副厅长陈越华表示,这充分显示了全省对日招商的诚意和决心,也是广东当好“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两个窗口的重要举措。
  日本国驻广州总领事石塚英树首次出席活动。他表示,对在广东省发展的日资企业来说,佛山是和广州、深圳并驾齐驱的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了世界500强日资企业以及众多中小企业落户。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中国经济在强力复苏,并针对日资企业推出许多卓有成效的政策,领事馆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交流活动,更积极推动日中经贸关系发展。
  包括佳能、理光、柯尼卡美能达、伊藤忠、岛津、安满能、三丰等知名企业出席对接会,展示了电子零部件及装置、精密机械器具、汽车零部件、塑料及橡胶制品、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各类产品。

  一家日资环保企业展示最新的环保设备。/佛山日报见习记者刘浩斌摄
  与往届不同,对接会上出现更多精密制造和智能制造相结合的产品,AR眼镜“云逛”工厂、显微镜“微观”芯片等体验项目也很多。参会企业中不乏一些“老面孔”,专业生产工业清洗剂的大连武藏新材料有限公司已连续五年参会。“FBC展会的宣传效果逐年提升,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许多商机。”该公司总经理佐佐木耕治说。
  除生产性企业,一些服务类、中介类企业也参与其中。深圳纳克名南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专门为在华开展业务的日资企业进行会计、法务方面的咨询服务,截至去年已在南海开拓4家客户。
  佛山成为日企投资前沿阵地
  佛山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外资的贡献,而日企是重要的外资来源之一。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文志表示,日本在佛山市累计直接投资项目200多个,涉及投资总额约50亿美元,项目涵盖汽车零部件、家电、新材料、商贸零售等多个行业,包括丰田、松下、东芝、东丽在内的优秀企业纷纷进驻,本田变速箱、爱信精机等企业多次增资扩产,深耕佛山。
  南海区自2002年引入本田项目,其后一直重视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建立专门的对日招商团队,取得良好的招商效果。
  今年1~8月,南海与日本之间的经贸往来逆势增长,共吸引日本实际投资同比增长36%,对日外贸进出口总额76.8亿元,同比增长27.5%,为处在关键当口的外经贸形势增添了稳定性,注入了正能量。截至目前,在佛山投资兴业的220家日本企业中,就有118家选择了南海,总投资额超30亿美元,占全市对日招商投资额的60%以上,产业涵盖新材料、汽车、装备机械、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佛山南海已成为日本企业在大湾区投资的前沿阵地。

  日本理光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视频产品。/佛山日报见习记者刘浩斌摄
  除了数量上的聚集,南海的日资企业在质量上也呈现高端化特征,产业方向与南海着力发展的“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吻合。例如2019年,28家日资企业成为南海区超千万亿纳税大户,世界500强企业本田、爱信精机、神户制钢、电装、永旺等分别在南海区投资2家以上的企业;东丽、旭化成、钟化等日本知名新材料企业等也在南海投资,促进了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南海集聚。
  对日招商经验逐步积累,使得南海探索出全链条靶向招商模式。其中,以FBC中日企业对接会为代表的交流活动非常频繁,体现了南海区对日招商靶向定位的精准性。南海区委、区政府领导坚持每年赴日本招商,参与项目谈判工作,研判项目需求;在境外的如东京、大阪、名古屋,国内的上海、深圳等日本企业相对聚集地区,都会定期召开投资环境推介会。
  此外,南海区还搭建起良好渠道。
  FBC中日企业对接会上,出席活动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三井住友等日本三大银行、南海日商友谊会、三菱商事等贸易公司和建筑公司,以及主办方之一日企投资中介平台FNA,都与南海保持密切合作。借助外部资源,南海区在上海、深圳、东京均设立日本商务联络处,及时接洽日本潜在投资对象。
  优质营商环境引来企业点赞
  本届FBC中日企业对接会依旧设置了签约环节。其中,松美可(天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在列。“去年我们就有签约,当时是刚刚落户。今年我们再次签约,是要增资扩产。”松美可总经理岩田健一说。
  投产一年便增资扩产,体现了松美可在佛山良好的发展前景。该企业是丰田汽车转向杆、转接头等产品的唯一供货商。“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快’,沟通快、审批快,为我们赢得了很多时间。”岩田健一说。
  他所感受到的“快”,是南海良好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而今年,很多日资企业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佛山市对企业发展的重视。
  会上,南海区委常委伍志强介绍了南海帮助企业抗击疫情、快速复产的举措。他表示,市、区、镇协助爱信精机(佛山)车身零部件有限公司、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顺利复工,在物资紧缺、交通受阻的情况下,先后为企业解决防疫物资调配,组织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融资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跨区域联运、打通原材料、产成品货运通道等各类问题,牵头做好外资企业的外籍高层及技术管理人员返岗签证工作,保障企业常态化运营,增强企业在佛山投资发展的信心。

  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三期预计今年底竣工。/佛山日报记者毛蕾摄
  “南海区人民非常热情、开放,南海区政府非常关爱日资企业,政府的服务精神十五年来没有改变过,让我们感受到南海是创业的好地方。”会上,佛山丰田纺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牧保博分享了投资体会,为南海营商环境点赞。
  除制度外,佛山的硬件环境也非常适合企业发展。为应对日本企业个性化厂房租赁的投资需求,广东省政府与日本振兴贸易机构共同合作,在南海区丹灶镇设立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园区一二期已招商完毕,三期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竣工。
  目前,丹灶镇正在谋划建设中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达3000亩。这些专业园区将继续迎接新一轮日本本土科创企业及在华日企投资热潮,使佛山智造与日本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佛山市汽车行业发展研讨会:
  为行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昨日下午,FBC中日企业对接会同期举行佛山市汽车行业发展研讨会,紧贴研发和营销实践,聚焦技术品牌营销,构建企业和品牌差异化竞争力,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研讨会主要探讨软件驱动汽车、汽车轻量化与智能化技术领域的应用探索、技术品牌如何与消费市场产生联系等话题,参会企业多为汽车及零配件相关厂商。
  “企业要把握‘百十千’的政策机遇,参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汽车产业联动发展。”南海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树东表示,目前汽车行业正进行从量向质的转型升级。企业一方面可将技术研发、产业生态培育、强链补链作为核心,同步政策引导,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辅以推进;另一方面,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科普教育等领域进行协同联动。
  “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是每个企业必须思考的关键课题。”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总经理张硕说,研讨会帮助佛山汽车汽配企业紧扣“十四五”规划中汽车行业轻量化和智能化的重点任务,掌握核心内容,提升品牌竞争力。
  中日新基建商务论坛:
  找准定位 探讨差异化发展
  同日举行的中日新基建商务论坛,提出要以产业合作带动各领域贸易投资合作。在新基建领域,不同国家优势各异,如何差异化发展是中日合作的关键。
  “中国‘新基建’是疫情之后全球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代表处所长清水顕司表示,中日双方应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大数据应用、物联网、5G等方面的合作,找准投资领域,谋划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布局,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工厂网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婕表示,中日双方有着牢固的战略互惠关系,产业互补性强。日本拥有多家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企业,在数字技术发展中保持先发优势。中国拥有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和极大规模的终端消费市场,新基建能够融合多样的商业项目,带动新兴产业投资,更新产业生态,将为中日双方提供疫情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