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暖企出新招 南海五大项目稳就业

时间:2020-08-31 07:15:31 浏览次数:628 来源:珠江时报 [ 字体:大:26  24  中:22  20  小:18  16 ]

      佛山新闻网讯 珠江时报记者/黄源力 通讯员/刘虎林、黄欣炫报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党中央在“六稳”的基础上提出“六保”,将“就业”放在首位。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社部门的初心和使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和“稳就业、保就业”的工作任务,南海区人社部门将从哪些方面发挥职能优势,确保南海区就业大局稳定?

  南海区人社部门重点在“稳、保、促”三方面发力,全力保障劳动力就业,确保南海区就业大局稳定。2020年上半年,南海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761人,促进创业990人,创业带动就业人员37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4%,与去年同期相当,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但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随着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因此我们的稳就业工作仍需加码加力。”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黄丽意在接受珠江时报专访时表示,南海区人社局紧密围绕“惠民暖企,抓稳尽保”主线,从7月中旬起开展“就在南海人社撑你”——2020年佛山市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稳就业行动。

  稳就业行动特别设置了“职∙等你”“创∙就营”“技∙能升”“政∙当时”“园∙梦圆”五个子主题项目,将通过优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全面落实人社稳企复工政策、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并积极探索稳就业、保就业“南海经验”,为南海经济发展和提质增效提供强力引擎。

  与此同时,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也是今年南海区人社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接下来,南海区人社部门将通过项目带动、竞赛推动、政策促动、多载联动,推进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实现年内新增各类技能人才1万人的目标。

  关键词:凝聚合力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记者:在今年南海两会上,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六保”工作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接下来,区人社部门如何担当作为,从哪些方面着手做好“六保”“六稳”,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黄丽意:“六稳”首先要稳就业,“六保”首先也是保居民就业,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从宏观战略讲,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大赛、创业培训和优秀创业项目资助评选活动,以及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举措,都是通过创业去创造就业机会,释放就业新动能,进而带动就业、稳定就业。

  从政策落实讲,就是要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我们今年的稳就业行动,其主线就是“惠民暖企,抓稳尽保”。一方面,充分发挥就业政策的惠民暖企效应,通过减免社保、稳企稳岗、提供补助和优惠政策等多项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而提升现有企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多举措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和能力,引导科学、合理、积极的择业观念,引导市场拓展就业空间,加强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服务,激活南海就业创业活力,集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保障劳动力就业,确保南海就业大局稳定。

  从就业环境讲,保障就业稳定还需要稳定和谐的就业环境,所以我们也同时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方面发力,进而保障就业环境稳定。一是依托大数据手段对企业用工实行分级预警,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预警管理,切实提高劳资纠纷预防化解效率。二是加强用工指导,积极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三是组建南海区企业劳动用工专职巡查队伍,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发生,确保劳资领域持续稳定。

  记者:在落实一系列“保就业”“稳就业”政策措施的过程中,有什么“南海特色”?

  黄丽意: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主线清晰,我们紧紧围绕“惠民暖企,抓稳尽保”主线,进行统筹推进,攥指成拳,凝聚合力,引领和推动整个南海的稳就业工作;二是重点突出,将着重构筑稳就业阵地和平台,打造强劲的稳就业推力和引擎,开展持续的稳就业扶持和保障;三是目标明确,积极探索稳就业、保就业“南海经验”,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南海经济发展和提质增效提供强力引擎。

  关键词:凝聚合力

  五个子主题项目推动南海稳就业

  黄丽意:今年上半年,南海区人社局因地制宜多种措施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并重点在“稳、保、促”三方面发力,经过全区人社系统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上半年南海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761人,促进创业990人,创业带动就业人员37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4%,与去年同期相当,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从结果数据来看,我们的“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是有效得力的,就业形势较疫情初期有所好转和改善。但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企业用工需求偏弱,随着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稳就业任务十分艰巨,南海区稳就业工作仍需加码加力。

  记者: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下。目前全区的就业形势如何,有哪些压力和挑战?

  记者:面对压力和挑战,如何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下的目标?

  黄丽意:经过前期充分研究谋划,区人社部门7月起已开展“就在南海人社撑你”——2020年佛山市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稳就业行动,五子齐发,攥指成拳,凝聚合力,引领和推动整个南海的稳就业工作。

  本次稳就业行动,特别设置了“职∙等你”“创∙就营”“技∙能升”“政∙当时”“园∙梦圆”五个子主题项目,具体为:

  一是开展“职∙等你”公共就业服务提升计划。通过启用区人力资源智能化市场,统筹开展40多场“职∙等你”求职招聘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会,以及开展“就在南海”微视频征集活动,持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二是开展“创∙就营”优秀创业项目资助申报活动。于6月起组织开展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挖掘一批本土或意向落地南海的优秀创业项目、团队,并给予重点扶持和资助,进一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开展“技∙能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企业新型学徒培养”“适岗培训”等七大工程,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大城工匠工作室申报评选等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四是举办“政∙当时”稳就业政策进基层巡回宣讲会。围绕人社领域的就业扶持、技能提升、人才激励等方面政策到各镇(街)开展宣讲活动,促进人社稳就业政策推广落实。

  五是举办“园∙梦圆”佛山市南海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启动仪式。计划于2020年12月启用南海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并同步出台《佛山市南海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扶持办法》,加快国内外人才及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同时促进居民就业。

  关键词:技能人才

  4个“动”促进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

  记者: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力争年内新增各类技能人才1万人。目前,全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现状如何?将如何建立与南海“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实现年内新增各类技能人才1万人的目标?

  黄丽意:南海技能培训工作可以用4个“动”来概括。一是项目带动,主要围绕省部署的“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铺排南海技能培训工作。二是竞赛推动,2019年南海区人社部门组织职业技能竞赛21项,涉及工种9个,今年计划开展职业技能竞赛21项,涉及工种增加到15个。三是政策促动,南海在技能培训方面的具体政策补贴项目达到20多个,2019年发放补贴资金近3000万元,今年新增“企业市场培训”项目,规模较大,因此今年补贴资金也将比往年有所增加。四是多载联动,多载体联动包括高等院校、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也包括民办的职业培训学校、行业办的培训中心和企业办的培训中心,同时还包括技能大赛工作室,多元化的载体一起来做好南海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4个“动”促进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实现年内新增各类技能人才1万人的目标。

  目前,我们最大的短板是民办的职业培训学校规模偏小,能力偏弱,培训工种单一,接下来要思考如何促进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上规模上档次。其次重点要抓的是职业教育改革。今年是职业教育改革落地的第一年,这次的职业教育改革可能会对整个职业技能培训的管理模式有非常大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也涉及很多部门。从人社部门来讲,往后有两个新的制度是必须要大力推动的,一是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二是培训合格证制度。因此,接下来的培训工作将围绕这两个制度深入推进完善。

  关键词:创新模式

  全面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记者:今年南海户籍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超过1万人,目前就业率如何?将通过什么具体举措,帮助他们就业创业?

  黄丽意:今年南海籍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约1.4万人的历史高位,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叠加影响,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南海区人社局迅速推动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促进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案》,从拓宽就业渠道、创新招聘模式、优化就业服务、促进创新创业、加大就业创业扶持、提高技能水平等方面入手,全面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具体措施有:一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包括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揽才行动,国有企业就业引领行动,民营企业就业支持行动。二是创新高校毕业生招聘模式。组织企业参加佛山人才网、空中双选会等线上招聘,搭建“广纳英才·智汇南海”南海企业人才招聘平台,以及举办线下招聘活动。三是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提供精准公共就业服务,推动人力资源产业提升。四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营造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氛围,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培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激励扶持,实行原户籍人才回归资助,提升高校毕业生技能水平。(责任编辑:邓颖晖)